目前分類:God's Word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基督徒可不可以吃祭偶像之物?

關鍵字:祭祖、清明節、拜拜、祭物、吃祭物

「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麼」
「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祭拜過偶像的東西可不可以吃呢?這不是一題「是非題」。
關於這個問題,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有很清楚的指示 - 理論上,食物都是上帝創造的,並不因為祭拜偶像而變成偶像的。哥林多前書八章說:「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麼」又說:「萬物都本於祂」。因此,不管那食物有沒有供奉過偶像,應當都可以吃。

不過保羅另外又說:「人不都有這等知識,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換言之,我們雖有吃的自由,但是,若有人看見我們吃祭過的偶像之物就跟著吃,因而良心覺得污穢,這等於是絆倒人 -- 「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為了避免絆倒人,也就是為了愛心的緣故(免得「傷了他們的良心」),我們應當在吃的自由上約束自己。保羅在這方面有很好的榜樣,他說:「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林前八:13)為了愛弟兄,他願意放棄吃肉的
權利。

此外,有一種筵席是絕對不可以吃的,那就是「拜偶像的筵席」。哥林多前書十章21節說:「我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保羅說,這是「與鬼相交」,參加這種筵席等於參與他們的拜拜,為他們助興,這是得罪上帝的行為。我們不應與拜偶像的人隔離,但我們必須與這些拜偶像的活動劃清界限。

◎本文摘錄整理自:原來如此:信仰問題解答(二),救世傳播協會出版 作者:王瑞珍(中國福音會出版部主任)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督徒為什麼不祭祖?

關鍵字:祭祖、清明節、舉香、拜拜

祭祖既具有孝道的教化作用,教會應該積極的強調多元化的追思儀式,倡導基督徒如何敬愛父母及表達對祖先的孝思。

基督徒如何面對中國傳統習俗「拿不拿香拜祖先」這個爭議性的問題,我提出兩點回應:

(一)拿香拜祖先之宗教儀式的功能,原先具有教育意義

孔子教導兒女孝順父母的大原則是:「生,事之以禮;死,喪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篇第二)其意義是指父母活著的時候,要依規矩孝順他們,過世後,要按規矩安喪他們、祭拜他們。

孔子原本希望藉著「祭儀」的教化,子女學習「懷恩報本,飲水思源」的孝道。不幸這樣的孝道與中國古代亡魂信仰結合,演繹成今日社會大眾所存的集體意識 (Social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拿香拜祖靈才算是孝,反之,不拿香就是不孝,所以基督徒不拿香拜祖靈,就是不孝。」

有智慧的傳道人千萬不要在這節骨眼上犯沖,爭得面紅耳斥,不但於事無補,反而破壞了許多基督徒用血用淚建立起的孝道形象。

我個人建議接觸這個議題時,不論是平信徒或傳道人,都應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試著去瞭解為什麼別的民族沒有拜公媽牌的爭議,唯獨「純種」的漢人才會與孝順的基督徒抗爭對立(註)。到底中國人的世界觀worldview)、心智地圖(mental map)是什麼?唯有透過彼此的瞭解與接納,才有可能彼此對話,也才有可能建立社會大眾承認基督徒亦是孝順父母、紀念祖先的共識。


(二)拿香拜公媽牌是一種宗教信仰儀式

中國人很執著:手持一柱香,香煙裊裊而祭之,作為個人與祖靈建立親密關係的文化模式,或宗教象徵符號。

重視第一誡
今日華人社會「拿香拜祖靈才符合孝道」的觀念仍舊牢不可破,然而其儀式已失去了教化、倡導孝道的功能與意義。因此教會應該趁此機會,積極強調多元的追思儀式,倡導基督徒如何敬愛父母,並表達對祖先的孝思,如鞠躬、獻花、默禱哀思,或舉行家族性或家庭性的追思紀念會,透過這些場合境遇的機會教育與良性溝通,教導並實踐「慎終追遠」的倫理孝道。

基督徒與未信主的家人相處時,應重視十誡中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弗六:3)在生活中真實地關懷與敬愛父母,追思紀念歷代祖先的豐扒績及顯明有力的見證,如此一來,在喪葬的場合,或拜拜的季節裡(尤其清明掃墓),基督徒不拿香舉拜祖先,應該會被家人接納。

拿香、不點火
如果遇上家人堅持非拿香不可,基督徒可以委婉地要求手上拿著香枝,以「避免裊裊而上的香煙撲鼻,污染空氣。」為由,要求不要點火,這帖祖傳偏方不知靈不靈,有待各方慧心人士惠予回應為禱。

註:所謂中國人應涵蓋漢、滿、蒙、回、藏五大族類。

◎本文摘錄整理自:基督教論壇第1460期  作者:廖昆田(台中建德浸信會牧師) 整理:郭鳴琴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陳小小

清明節是在春分後的第十五天,大約是在國曆的四月五、六日左右。傳統上,人們大都在這一天掃墓祭祖,將祖墳周圍的雜草予以清除修整,擺放祭品,並有些祭祖儀式進行。對於一些基督徒或慕道友,清明節這天會感到壓力頗大。因為傳統的祭祖掃墓儀式中參雜許多非基督教的內容。好比燒紙錢、點香、拜土地公等異教風俗,基督徒便無法隨行。但不參與這些儀式,在親族眼中就成了數典忘祖、不仁不孝的大罪人。而基督信仰的死亡觀認為,人死了就是睡了,等候耶穌再來與大審判,最後與主同復活。因此傳統的掃墓祭祖對基督徒而言,就只剩雜草清理修整的工作以及鞠躬敬禮兩項,似乎較難顯示對祖先也擁有同樣深厚的敬意,以及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心情。

其實清明祭祖,基督徒還是有很多事情可用來表現其紀念祖先的心意。例如在墳前舉辦個簡單的家庭禮拜。從禱告、唱詩歌開始,接著短講,內容則紀念祖先的佳言懿行,也重新回顧祖先對子孫的期望,最後默禱結束。這絕對比起傳統流於公式化的「祭祖、但不識祖」的掃墓儀式,或許還來得更有意義。而家庭禮拜結束所收的奉獻,則可以捐到醫院、孤兒院、老人院、監獄、…等慈善機構。用這種對外的關懷行動來紀念祖先,來表現對祖先的感恩。

在台灣佛道民間信仰為主流文化的環境裡面,做基督徒或多或少一定會遇到傳統習俗觀念和基督信仰之間衝突張力的困擾。不僅於私的清明節掃墓問題,於公的農曆七月(鬼月)公司行號機關學校也常見有法事舉辦。遇到這類壓力時,基督徒可以向上帝祈求賜下更多的恩典,叫我們的信心不退後,擁有足夠的承受力;另外,也可向上帝祈求智慧,尋求與製造與他人的溝通機會。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平常的生活表現。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不是只有清明節當天短短的幾個小時才能呈現。其他久三百六十四個日子,更足以讓我們透過關懷親友、對長輩噓寒問暖來表現我們愛的實踐力。一時的被誤會與不被諒解,就當作是自己的十字架去忍耐承受。然而基督徒有主的生命,就像人點了燈,光芒不可能不照亮出去。「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終究周圍的人都能體會得到。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方的風

我們的目標是要看見使徒的信心被重建在教會中;然而,正如之前所討論的,我們必須明瞭我們並非在尋求建造另一個初代教會,而是一個二十一世紀的教會。教會,正如其所被呼召的,將適時成為在地上最重要的實體。唯有當教會與神的步調不一致時,才會無法發揮作用。在繼續往下之前,我們先簡短地再來看一個預言,以幫助我們瞭解我們所存留的時候。啟示錄七章1-3節說:

此後,我看見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執掌地上四方的風,叫風不吹在地上、海上,和樹上。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天使,從日出之地上來,拿著永生神的印。他就向那得著權柄能傷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聲喊著說:地與海並樹木,你們不可傷害,等我們印了我們神眾僕人的額

正如我們先前所討論的,不受獸的印記的方式就是受神的印記,是祂賜給『連結於祂的僕人』。瞭解此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但是我們也必須瞭解『地上四方的風』。雖然在每週一話中我無法有足夠的時間充分講解,這『地上四方的風』就是橫掃全地的四大力量,將在廣泛文明的根基上帶來徹底完全的改變。這四大力量分別是1軍事力量,2宗教力量,政治力量與4經濟力量,我是按他們吹在地上的順序依序排列。

從世界歷史的概括中,我們可以看見第一個偉大的歷史時期是由軍事力量所支配。這是一個征服者與偉大軍事帝國的時期,此時期從文明萌芽直到公元後三百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是第一個察覺這改變,並抓住這機會鞏固自我權力的人。他在西方統治改革,使得當時宗教領袖的真實能力來自所效忠的軍事領袖。

下一個偉大的文明時期是由宗教力量所支配。藉此我們不是在指真正的信仰,而是『地上四方的風』,並非天上四方的風。這指著宗教是由人創造,由地上而來,而不是由天上而來的真正信仰。這個時期有極大的制度性宗教興起,並且開始掌管文明,而軍事力量則退居在宗教力量之後,例如中東的伊斯蘭教,遠東的印度教,以及西方的天主教與基督教。這個時期到了十字軍與奧圖曼帝國時達到顛峰,大約從西元1050年到1500年。在這個時期大部分的戰爭都是因宗教上的衝突而引起。

下一個偉大的文明時期是由政治力量所支配。這個時期起於西元1600年簽署大憲章時,持續到二十世紀中期。這是一個極大政治改變的時期,當時政府的新形式是透過社會運動而產生,例如法國、美國與布爾什維克革命。在這個時期,宗教與軍事力量都居於政治力量以下。雖然仍有一些宗教與軍事戰爭,但是這個時期全面性的社會改變幾乎都以政治為本質。

我們在這裡也應該注意到,在這些時期的轉變期有時需要花上好幾百年。大約從二十世紀開端,我們開始轉變進到一個全新的文明時期─一個被經濟力量所支配的時代。

布爾什維克革命(蘇聯共產革命)是政治與經濟兼具的革命,成為這權力中心大轉移的開端。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政治與經濟的戰爭;冷戰是一場真實的戰爭,但它大部分是經濟戰爭。在中古世紀多數的戰爭都是宗教性的,從西元1700年貫穿整個中古世紀,大部分的戰爭是政治性的,現在多數的戰爭則是真實地經濟戰爭。軍事、宗教與政治力量都在經濟力量以下。

今日地上最有權力的人不是軍事、宗教或政治領袖,而是經濟領袖,或許看起來不總是這樣,事實上卻是。美國的總統被稱為地上最有權力的人,但超過半世紀以上,經濟已經成為命令誰為美國總統的主要因素。

中古世紀戰爭是為了將宗教意圖強加在敵手身上而戰;上一個偉大時期的戰爭則是為了將政治意圖強加在他人身上而戰。現在的戰爭幾乎是為了將一個國家的經濟意圖強加在他人身上而戰。我們仍有軍事、宗教與政治力量和武器,但目前大部分衝突中最強大的武器是銀行、貨幣與貿易。為何這對我們如此重要呢?因為『獸的印記』是一個經濟的印記,讓我們再讀一次啟示錄十三章16-17節:

他又叫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除了那受印記、有了獸名或有獸名數目的,都不得作買賣。

正如我們一開始所讀的,天使執掌『地上四方的風』…等我們印了我們神眾僕人的額(啟7:3)。藉此我們可以預期會有一個時期『地上四方的風』將會比較平息或停止,直等到主印了祂的眾僕人。這幾十年的狀況便是如此,這也是何以我們有六十年沒有另一場世界大戰的原因─這個時候神主要的工作是要印了祂的眾僕人,為了預備要來的事。

正如我們目前是在下一個世界大戰的第一階段,我們可以預期所有『地上四方的風』都會一起吹起。在這世代末了時,從地上興起的世界力量將會與要來的神國度衝突,經濟力量可能仍然是佔主要的支配地位,但是當天使釋放地上四方的風時,四股力量都會盡可能用力的吹。

正如我們上週所讀的以賽亞書六十章,當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時,主的榮耀將出現在祂的子民身上,所帶出來的結果就是萬國開始將列國的珍寶帶給他們。在末了當神的國度臨到地上時,天上的風將戰勝地上的風。整個教會時代一直在『訓練以統管』;因此,學習處理世界財富以順服主的旨意在這些時候就變得相當重要了。

凡是每週一話的長期讀者都知道我的風格是立下聖經的根基,並在其上建造歷史與先知預言的觀點,並不時的強化聖經根基。我們也會將一些品格議題撒在我們研討的架構中,以幫助我們在我們的時候成為光。我們如何管理金錢彰顯出我們所活出聖靈果子的程度,正如我們將在這些研討中所看到的。倘若我們的目標是要清楚的瞭解在這些時候該如何生活,我們必須瞭解神國的經濟學,現在正是獲得瞭解的時候,正如我們在詩篇三十二篇6節所讀到的:

為此,凡虔誠人都當趁你可尋找的時候禱告你;大水泛溢的時候,必不能到他那裡

現在是我們獲得此瞭解的時候,福音對任何時期都是重要的,而教會被呼召成為世界的光。我們現在在一個經濟掛帥的世代,在經濟上裝備會友便是今日教會應該做的基本部分。再一次,我反對因著人們的財富而給他們在教會一個權柄的地位。我們必須瞭解許多基督徒商人真的被呼召作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與教師,好在這些時候裝備教會回應呼召,他們需要被辨識出來並為神所用。在未來幾週我們將更深的來討論這個主題。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鐵達尼號--末世大復興的省思(摘錄自 華宣橄欖/收割異象 by Rick Joyner [雷克.喬納])

(鐵達尼號救生艇划向卡帕西亞號)

「在神旨意的光中來詮釋當今的時事本是先知的主要功能之一。他們必須看出世事與神的工作、神的信息之間有何關連。神的先知不僅是預測或預言,他們的服事更多是致力於解釋時局的徵兆和信息。今日所發生的一些不尋常的事對那些願意聆聽的人,確實能成為一篇信息。」

當鐵達尼號被造時,它被認為是當時大英帝國的富強且天下無敵的一個象徵。鐵達尼號反映了英國那個時期的揮霍無度及自高自大,而且他們相信沒有任何東西能擊垮他們在全世界各地擴張的經濟力和統治權。這種心態和神的智慧正成對比,神會警告:「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但是人很少會思想祂的智慧。任何人作夢都沒想到在短短兩年內,整個世界就陷入戰火中,這個天下無敵的帝國撞上一座冰山,最後他們被送進埋葬了過去前人所建立每個帝國的歷史塵埃中。

許多英國的牧師都會對此帝國的自高自大予以推波助瀾。他們傳講一種保守的愛國心,因為 他們將帝國視為唯一真正的信仰守護者和福音廣傳者。他們的宣教士遍及全球,使殖民地的人民 悔改信主。他們屬靈的產業是豐富的:大不列顛的臣民支持那些拒絕在信仰上妥協的人,以復興和改革衝擊全世界。他們也留給這個世界最偉大的屬靈禮物之一─欽定本聖經。他們能預見在 世上是沒有任何國家能像英國這樣,披載著豐滿屬靈的權柄─如以利亞外衣所代表那樣的恩膏。

但是在進入下個世紀之時,不列顛帝國已走到她的極限,並開始走下坡了,她留戀過去所成 就的勝過尚未去作的,因為驕傲已取代了異象。當這情況發生時,常表示結局已近。鐵達尼號沉 船事件是主呼召英國悔改的一個訊息,悔改能使她繼續領導世界去完成祂的旨意,並予與她臻至更高屬靈高地的機會,但是她沒有聽從。如今她仍固執地堅守著傳統及輝煌的過去,而把如以利亞外衣代表的恩膏和權柄給了另一個國家。

我們要瞭解不是主使鐵達尼號沉沒,乃是驕傲擊沉了她。因為他們認為她不會沉沒,所以不顧一切地硬闖入危險的海域裏。事實證明這艘被帝國誇耀為「永不沉沒的船」其實是難以置信的脆弱,正如大英帝國本身一樣,也像其他各個帝國一樣。

當鐵達尼號撞上冰山時,必然會帶來一次令人措手不及的震動。幾乎每個人都注意到它,但是幾分鐘以後,宴會仍舊繼續進行。沒有人想得到,在兩小時以後,他們絕大多數的人就要沉入海底了。這艘船是如此巨大,而且所有的專家都說它不可能沉沒。就像憑眼前所見的每一件事,我們幾乎不能理解有什麼大災難會臨到我們:但主耶穌和保羅都督警告過我們,當災難發生時情況正是如此。

三種領導者

鐵達尼號的悲劇令人驚奇地啟示了我們三種領導者,今天在這個世界和教會裏面都可以看到這三種的領導者的存在。

第一種可以在鐵達尼號史密斯船長和船員的身上看到。這批人都是來自英國商船隊裏的頂尖好手,而整個帝國裏再也不可能找到一位比史密斯船長更聰明、更有經驗或更有知識的船長了。再加上他從未在海上出過錯的紀錄,我們看起來是擁有一批不會弄翻船的船員和一艘不會沉沒的船。事實上,這些特點很可能就是這艘船遭遇不幸的最大因素,這些都會煽動驕傲,驕傲又煽動輕率,輕率往往遲早會導至悲劇。

鐵達尼號的船員從未曾舉行過一次真正的救生艇演習。他們沒有一個使乘客依序上救生艇的計畫,大部分的船員甚至不知道如何放下小艇。當船在他們腳下不斷下沉時,他們需要開始去計畫和學習每一件事。這顯然造成了比原有的更多人喪失了生命。許多小艇被放下卻沒有裝滿人,有一條小艇只載了十二個人,卻有幾百位乘客被船員們留在甲板下面。整艘船在致命的當晚都疏於防備,結果他們為此付上了昂貴的代價。同樣的我們是否也會被逮到是處於疏於戒備之中呢?如果是,我們也將付上一樣昂貴的代價。但是我們實在不該對災禍的出現感到意外,主早就勸誡我們要知道末日的徵兆,並且不要在守更的時候睡著了。全地的先知們現在正呼籲要做好預備;主正在天上地下賜給我們各種徵兆。禍正在吹號,我們必須仔細聽。

如前所述,每個屬神的偉人只有在經過失敗和挫折的人之後才會成功。雖然這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教導,抑是聖經中繼續不斷的見證。就像許多信心的前輩都要等一個人﹁跛﹂了,他們才會相信他,如果我們效法他們,我們就是有智慧並更加安全了。廿世紀的先知索忍尼辛(Alexan.der Solzhenitsyn)曾說:「不是連生物學本身都教導我們,一直過得很舒適對任何生物並不好嗎?」一直過得很舒適會替一個最危險的敵人開門,那就是自滿。還有什麼能解釋鐵達尼號的船員為何在接到六次有危險的冰山在其航線上的警告,卻仍然不肯減速呢?

聖經上也坦白的記載一些偉大英雄的失敗和錯誤。這本身就是一篇信息。我們「自己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參林前十12)。甚至在信心上最堅強的人也都受過挫折和失敗。連使徒保羅也可能「被撒但阻擋」(帖前二8)。當我聽到某個人或某教會從未被欺騙或犯錯的見證,這並不會建立我對他們的信心。如果一個人從未受過傷,他就不算曾打過這場爭戰,於是他不但很容易會受傷,甚至有可能喪命,就像鐵達尼號的船員一樣。

還有另外兩艘船在鐵達尼號的悲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是加利福尼亞號(Californian)和卡帕西亞號(Carpathia)。這兩艘舶的船長很明顯地與現今普偏可見到的兩種領導人極為類似。

加利福尼亞號擁有一位從多年的成敗中確實學到教訓的船長。他是保守且小心翼翼的,但是卻太過小心了。如果我們容許對更多失敗的害怕在我們裏面播下一種躊躇不前的心態,生活的各種現實狀況會使我們產生像這船長那樣的反應。過分的小心和過分的自信心一樣的致命,就像這個實例一樣。

當加利福尼亞號的羅得船長聽說有冰山在他的航線上,他決定減速。當他看見冰山時,他立刻命令船停下來,並靜待天亮。他的無線電通訊員開始警告在危險區裏的其他船隻。鐵達尼號是在晚上七點半收到警告並記在航海日誌裏。

那天晚上,總是風大浪急的北大西洋卻出奇的平靜。不只一位船上高級主管提到他們從未看過海水如此平靜。鐵達尼號的大副賴托勒在接受調查時提出這樣的看法,他說:「每一件事都對我們不利。」這種平靜也同樣的嚇阻了加利福尼亞號的船員。它船橋上的警哨看見鐵達尼號在幾哩以外慢慢接近,然後就看見她完全停了下來。起初他們以為它和他們一樣封冰山採取了同樣的警戒措施。按著鐵達尼號開始每隔幾分鐘就對天空發射火箭筒,這是海上遇難的信號。他們推理判斷那一定是視線外的一艘船發生災難而發出的信號。他們甚至沒有喚醒通訊員試試他能否連絡上這艘船,然後他們就眼睜睜地看著它消失,互相說它已經開走了,其實鐵達尼號是在無聲無息地沉到海底去。如果加利福尼亞號立刻回應第一個求救信號的話,他們很可能救回所有喪命的人。

加利福尼亞號船員的這種猶疑的態度真是令人無法理解,而今大多數教會的態度也是如此。當末後的審問來臨,而最後的故事說完了之後,我們將訝異有許多具有拯救生命資格的人,卻像加利福尼亞號的船長一樣腫了一整晚,原本他是可以做很多事的。﹁理性思考﹂是懦弱者的一個最佳藉口。他們是否因怕冰山而決定以這樣難以置信的理由彼此縱容,而不去回應眼前的危急關頭?我們是否也必須問我們自己一個類似的問題呢?當我們的世界快要沉沒,而我們能夠拯救許多人時,我們是去睡覺呢?還是起來採取行動呢?

啟廿一章八節說:﹁唯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大湖裏,這是第二次的死。「膽怯的在這裏與殺人的歸在同一類,因為他們的行為往往會導致他們原本可以救助之人的死亡,正像鐵達尼號船上那些無辜的受害者一樣。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在災難期間可以躲藏並救自己的性命,但是我們會因著這種行為而將自己置身在對永恆來說最可怕的險境中。如果我們退縮並只想救我們的生命,我們將像主所警告的那樣喪掉命。只有藉著捨去自己的生命,我們才能找到生命。膽怯的人在神的國度裏沒有容身之地,「唯獨認識神的子民必剛強行事」(參但十一32)。 在當晚這個致命悲劇裏的第三艘船是卡帕西亞號,船長是亞瑟.羅士強(Arthur H Rostron)。他以做事果斷和善於為屬下打氣而出名。主為今日所預備的領導者可以他作為典。羅士強是一個凡事禱告的虔誠信徒。那天深夜十二點卅五分,卡帕西亞號的無線電通訊員衝進船長室報告道鐵達尼號撞上了一座冰山。羅士強的反應冷靜,他立刻下令卡帕西亞號掉頭並全速前進,稍後再問通訊員是否肯定他的報告是正確的,這和加利福尼亞號的反應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

羅士強隨後表現出真正有所預備的驚人勇氣,而且他考慮到每一件事,並注意到每一個小節。他命令英國籍的醫生到頭等艙餐廳,義大利籍的醫生到二等艙餐廳,匈牙利籍醫生到三等艙,並帶著病人和受傷者可能需要的各種裝備或補給品。他命令許多船員到不同的通道,指示他們用無線電廣播生還者的名字,他們還為受傷者預備了有滑輪和繩子的運送椅並用纜繩將帆腳索(bowlines)固定在船身約兩側,好把人用椅子拉上來。所有走道的門都被打開,然後他指示特定

的船員負責照顧他的新乘客和留意他們的需要。所有空閒的人都去預備咖啡、熱湯和食物。按著他將所有船員的休息室、抽煙室、圖書館等都暫作為生還者的臥舖。並且派服務生向原來的旅客保證並說明進行這些措施的原因,以幫助他們保持冷靜。

然後羅士強再回頭面對最大的問題-冰山。他正全速進入便鐵達尼號停擺的同一海域。對這位勇敢的人來說,減速是絕不可能的,不過他小心地採取每一個步驟,以減少他的船和旅客的危險。他加派一個人在眺望台上,並安置兩個人在船頭,船橋的兩側各一個人,他自己也留守在船橋。他的二副詹姆士.比賽特(James Bissset)隨後注意到這位船長最後採取了他認為最重要的措施  禱告。

半夜兩點四十五分,比賽特看見了第一座冰山。他們小心避開它,並繼續前進,下一個小時裏,他們又躲過了五座冰山。凌晨四點他們到達鐵達尼號最後求救的位置,並開始救起救生腿上的人。當太陽升起時,海面出現了一幅驚人的景象 眼目所及到處都佈滿了冰山。雖然他們十分小心地瞭望,卡帕西亞號仍然平安渡過許多他們沒看見的冰山。除了他們敬虔的船長外,沒有人能想像他們是怎麼躲過冰山的。

這項援救生還者的艱鉅任務就井然有序和訓練有術地完成了,以致一片平安。卡帕西亞號的旅客也感染了船員自我犧牲的精神,頭等艙的旅客把他們自己的艙房讓給生還者,其他人也打起精神盡力做他們能做的事。這個發生海上最大悲劇的漆黑夜晚裏,卡帕西亞號的船長、船員和旅客綻放了勇敢和果斷的閃亮光芒。他們正是主呼召我們在這悲劇正臨到地上的黑夜時刻所要學習的一個好榜樣。但願我們不要像某些人一樣睡著了,或被海洋的平靜給愚弄了。讓我們準備好自己吧!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曾否聽見神的聲音對你說,”從你嘴中可以有創造性的神蹟”? 沒有神的話,就沒有神蹟。神如何創造?用祂的話。神奇的是,我們也可用我們的話創造。不僅從神的嘴裡出現神蹟,從你的嘴裡也可以出現神蹟。

神的應許是沒有錯誤的-沒有任何誤差。 雖然神有一切的權柄,但是祂做任何事,都不超越祂的話語。因祂與我們的約,祂選擇被祂的話語束縛。全能的神將祂自己限制在祂所說話語的範疇。當然,神會確定他的應許成就。

神蹟的經驗始於一個種子。不要隨隨便便讀聖經,開始激進的用神的話語餵養自己。讓神的話在你裡面成長,要被祂的應許浸透,勤奮的日夜默想這些應許。 慢慢的,但是非常確定的,你會注意到你的裡面有一些事發生。你內在神的話語會開始從你的嘴中發出。耶穌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馬太12:34)  換句話說,不管在你心中種什麼,都將顯現出來。假如在你心中有負面的話、恐懼及懷疑,那麼錯誤的種子,將會結成壞的果子。若神的生命及話語在你心中,無可避免的,祂的話會給你能力,創造神蹟。所以,要將你的信心建立在祂永遠不會移動、不可震動的話語上。

你必需要在每一場信心的戰鬥上得勝,再將你的思想與神的話語對準。將你的耳朵向仇敵的謊言關閉。拒絕相信你生命當中的環境,不要順從你心中瞬間的感覺。用合乎聖經的想法:神比你生命中的環境更大嗎?神是起初也是末後的。祂永活真實的話語是最終的權柄。神的話語安定在天直到永遠,沒有爭論及辯駁的空間。

用有信心的思想並將其用話語說出,可以帶你到得勝的山頂。充滿神蹟的日子並沒有過去,今天就在你的嘴裡。以利沙曾對繁多如星的撒瑪利亞人說出神的話語,便有神蹟發生。(王下 7).  一旦你開始用宣告神的話語來面對你的問題,你會發現你將有一個期待神蹟的心,去面對每一個新的一天。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管財富

前三個禮拜我們說到在此時最受歡迎的經文之一,在箴言十三章22節:『…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這是一個真實的應許,藉著許多其他聖經預言印證,凡是為其預備的人都將經歷,此也應成為我們為這些時候預備的一部份。

在箴言八章18節智慧擬人化說:『豐富尊榮在我;恆久的財並公義也在我。』從經文來看很明顯追求智慧才是通往真實的道路,並且有恆久的財富。顯而易見,在智慧之前所得著的財富反而是咒詛,並非祝福。

從報導中有一個很好的舉例,是關於中了樂透彩券的人生活如何改變。似乎大部分人在很短時間不但用玩所贏的錢,甚至到後來比先前更貧窮收場,人變得苦毒、沒有朋友,也失去先前的工作。或許有一些人因為贏了樂透彩券而更好,但是我尚未聽到任何一人,在贏了『極大的財富』五年後,生活反倒更好的例子。

箴言二十三章4-5節的描述再適合也不過了:『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正如箴言二十八章22節所證實的:『人有惡眼想要急速發財,卻不知窮乏必臨到他身。』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前書六章3-10節,有關於此最深切的勸誡:

若有人傳異教,不服從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

他是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專好問難,爭辯言詞,從此就生出嫉妒、紛爭、毀謗、妄疑,

並那壞了心術、失喪真理之人的爭競。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

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但是,正如我們先前所摘錄的箴言八章18節中所陳述的,有一種恆久的財富來自追求智慧。箴言十五章6節也聲明:『義人家中多有財寶』這裡看來似乎有一些矛盾,但是在關於財富的聖經教導,真的一點衝突也沒有。關鍵似乎在那些追求財富的人,在得到之後可能不會保有太久,也會因它而帶來麻煩。然而,那些追求智慧與公義的人,可以被託付財富,對他們將是一個祝福。

箴言十三章11節說:『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正如箴言十二章27節證實:『殷勤的人卻得寶貴的財物。』每一個人都想要財富,但很少人願意為一個恆久的財富付上代價。勤勞或辛勤、持續的工作將產生供應『恆久的財』的智慧,如此就是『公義』,或行的正的人,以致他們可以被託付財富。以正當方式所得的財將成為我們的僕人,以不當方式所得的財將成為我們的主人,而且是一個非常苛刻、不穩定的主人。

主曾經對我說錢財才是我們最不貴重的資源,它是一項資源,也真的有其價值,但是它永不應該成為我們生命的主要追求。我們需要知道如何管理我們的錢財,以致我們可以被託付更大的豐富,例如聖靈的恩膏。地上又有什麼價值可以被醫治或預言的恩賜取代呢?

主耶穌自己當年口袋身無分銀行走各地,當祂真的有一些錢時,祂把它給了猶大,一位耶穌和其他門徒眾所皆知的小偷,似乎主在測試祂未來的領袖。主耶穌有著所有天上的資源隨祂使用,倘若祂需要餵飽五千位群眾,祂只要用一點點的餅和魚倍增,甚至還綽綽有餘(參考太14:16-21)。哪一個是你想要的─用錢買食物給五千人,還是像主一樣擁有進入天上倉庫的能力呢?

我們一定不要忘記,主不僅為著救贖而來,祂更是為了教導我們如何過活而來。每一位基督徒的最大呼召就是要向祂一樣,並做祂曾經做過的事。我們也被呼召過一個同樣可以進入天上倉庫的生活。

這意味著我們應該全部放下工作,像祂一樣傳道嗎?除非你想要餓死?祂曾像大家一樣工作,直到祂領受從父神來的任務。當我們受主委任時,我們也可以過那樣的生活。

即便如此,耶穌在地上只有很短暫的時間傳道,教導天國的道路,他的使徒們則有較長的時間。使徒保羅大部分時間也像耶穌一樣四處行走傳道,偶爾他會以織帳棚為業。像保羅這樣有恩膏的人,這樣做看起來似乎浪費很大的時間。當我詢問主時,主告訴我倘若保羅不願意工作,他就不會被託付極大的權柄和經歷。

十二個使徒大多數時間過著像主耶穌一樣的生活,但他們有時也有極大的天然財富來管理,例如當信徒們帶來所有他們的財產,並把財產放在他們腳前時(參考徒4:32-35)。很顯然他們並沒有做的很完美,例如他們似乎遺忘了一些寡婦,他們似乎也必須在教會創立一個全新的事工,任命執事來管理。

我要強調的是凡事都有定時。在我剛開始五年的事工,我也是過著『信心』的生活。我並沒有支薪,也沒有為自己收奉獻,下決心除了主以外不告訴任何人我的需要。我幾乎每天都過著神蹟不斷的生活,接著我被告知將有一個工作以供應我的需要。我當初並不明白,直到主顯示我要建造的事工。我需要學習一些非常實際的事情關於財務與管理,我現在仍然在學習。現在我結合了實際操練、辛勤工作,以及越來越大的財務神蹟。主顯示我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將能同時觸及天上與地上,以致我可以協助在兩者之間建造橋樑。

我曾經問過一個人他做什麼,而他很傲慢地回答『靠信心過活,信靠主來滿足他的需要。』我接著問他的太太做什麼,她則回答說:『我工作好讓我的先生可以靠信心過活!』

我們離群索居的生活似乎持續吸引一些人,誤認為自己要靠信心過活,實際上他們卻只活在人們因憐憫他們的家庭,而供應他們的生活中。提摩太前書五章8節的經文,似乎他們從來沒有讀過,但是我們一定要向他們指出:『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倘若他們真的有如他們所宣稱通往天上的窗口,他們就不會持續的成為他人的負擔,而是用主的方式來供應他人。

在馬太福音二十二章29節,主很遺憾他們的錯誤,因為他們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神的大能。如此來看,基督教最大的悲劇之一,莫過於那些最明白聖經的人,卻不曉得神的大能,而那些可能知道祂大能的人,卻不十分明白聖經。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要明白聖經,也要曉得神的大能,並活在其中。唯有藉此,我們才可以不再犯下同樣的錯誤。

出於紀律或信心並不重要,而是信心中帶著紀律。倘若我們致力於尋求主的性情,勝過尋求財富,我們就能被託付更多的財富。正如魔鬼試圖試探耶穌,倘若你拜牠或用牠的方式做事,牠將會給你全世界。因此,為著財富的緣故而尋求財富,將會成為最大的網羅,但是讓我們來尋求天國真正的富足,同時也不輕看主託付給我們的任何事情。

(摘自喬納 word for the week, 10/25/2004)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猶太新年先知性信息 
進入新階段:塑造今年心態的十天禱告焦點  Chuck D. Pierce

(這篇信息包括希伯來年5765年的啟示─新年快樂!)

2004, 10, 15

親愛的尋道者:

很期待寫信給你,我已等待許久,要分享主對這新季節的指示。從猶太新年起,主就開始釋放信息給我。

對我而言,這是改變和調整方向的一年,我感覺神的靈正賜我新的代禱任務。其中一個任務是如何掠奪仇敵的營地,另一個是預備道路、創造財富轉移的契機

我們錫安榮耀國際事工的同工已開始為你們禱告,願你們超自然地增長。謝謝你們參與我們的事奉,你們以奉獻或分享代禱事項回應我們,我們也為你們每個人禱告,我們宣告以薩迦的啟示臨到你,也為你吹響號角、向天堂喊出你的名字。

今年我將巡迴美國,拜訪重要城市;我也即將完成40/70度窗五年呼召,最後一站是義大利。另外,我已去過神要我拜訪的全美國海港城市和重要城市。

商業,以及補給線、財富的釋放,是今年的重要觀念。我也會繼續發展神之鷹策略使命禱告團隊,差派到美國各地和世界各國。

從本月開始,每個月我會發出一篇十天禱告焦點,使你能在幾方面真實得著主的心意(羅12:1, 2)你可以照自己喜歡的禱告時間,在這個月中重複禱告焦點三次或一次,它們會顯示每個月的重要啟示,讓這些啟示在這一年孕育在我們每個人裡面。了解時候和季節,是我們得勝的關鍵!

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聖經的時間表,時候是根據節日而建立的,舊約有兩個曆法─民間曆法和宗教曆法─這使我們更不容易了解新年的起源。

我們已經開始「一年的起頭」,一年的起頭是從猶太新年(包括住棚節)開始,這跟一年的第一個月不一樣,第一個月是從逾越節開始。當我們逐漸了解住棚節的先知性意義(亞14),這些節日就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知道耶穌在約翰福音第七章慶祝住棚節(又稱光明節),願智慧和啟示的靈與你們同在!

我們來複習季節:

2001年五月,教會未來的爭戰(The Future War of the Church,Chuck D. Pierce和Rebecca Wagner Sytsema著)出版,幫助基督身體轉變進入爭戰心態。

2001年九月,希伯來年5762年,我們進入「七年爭戰季節」。

2002年十一月,希伯來年5763年,我們進入「安息日休息年」,這是考驗並重建信心的一年。

去年,2003年九月開始,希伯來年5764年,是充滿秘密、奧秘、驚奇的一年,也是一段了解的時間。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希伯來年5765年。

這將是圍繞、環繞、掠奪仇敵營地的一年,今年也代表「拿起指南針,規劃你未來的路程」,我們才開始要看見未來之將形成,門的另一邊有許多仇敵等著抵擋我們,所以,這將是激烈讚美的一年!今年要讓主的吼聲興起勝過仇敵的聲音!我很興奮期待這七年爭戰季節中的第四年!

領受先知性命令:

我聽見主說:

「打開心靈之窗,領受天堂之聲!讓風帶著你需要的聲音進入你的窗戶,你的良心像一扇魂與靈之間的窗,不容任何事物遮蔽你的良心。

開口釋放得勝的呼喊!這是表明和宣告的一年,你現在所說的決定你的未來,如果你願意潔淨良心,那個以前無法影響你心的啟示,將找到入口。雖然仇敵像吼叫的獅子,尋找可吞吃的人,但你裡面的吼聲將被釋放,這吼聲會斥退仇敵,你要超越你生命中似乎無法勝過的事物。

踏入改變的河流,這河正流過你的門,讓它帶你去下一個地方。拿起四圍保護的盾牌,孕育我為你預備的新階段;你末後的日子(未來)將比起初更榮耀,河流正在改變河道!

預備自己迎接下一場爭戰!不要停留在以前的爭戰循環,你必須容讓/決定/選擇結束舊的循環!對付你所有的危險情緒,使它們不致在下一年年中引發嚴重困難,預備好邁向你的下一段勝利!

領受新的恩膏。受恩膏,勝過死亡循環和對死亡的恐懼;受恩膏,勝過未來企圖阻礙你的魔鬼權勢(尤其到三月底前);受恩膏,迎接增長和收割,讓你開始裝滿我的糧倉;受恩膏,得著以薩迦的恩膏來明白時機,知道該做什麼決定,使你成就我天上的旨意!無論你往何處去,都被我的榮耀環繞、並蒙恩寵。

要被聖靈環繞、受印記。以新的方式敬拜我,看著你的分辨能力增長,當你在話語(真理)和聖靈裡敬拜,就會明白事實。你必須讓你的敬拜在聖靈裡轉彎。

不要留在一成不變的模式!結束舊的循環,不要再繞一次曠野;打破西乃山的循環(不要再把山繞一次!)朝著錫安山邁進吧。在仇敵面前,激烈地讚美!讓讚美捆綁壯士,掠奪、奪取、奪回你的掠物。」以激烈的讚美圍繞你的仇敵:5765年

(2004年九月─2005年十月)

新季節的每一天清晨,我們必須對創造我們、賜我們生命的神重新委身。詩篇三十七篇5-6節說:「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祂要使你的公義如光發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

你對我們的委身,也驅策我們進入神呼召我們服事之處。當你進入新年─希伯來年5765年,我願宣告你要被「新的事物」環繞,「新」的定義是:和原本存在的東西不一樣;或更新。

這是今年你要在生命中尋找的八種新事物:

1. 新的關係。願你和主的關係煥然一新,也願祂以超自然方式將你和別人橫向連結一起,那些人會使你進入更大的成功。

2. 新的行動。願主以神蹟、奇事、異能,神聖地介入你的生活。

3. 新的身分。願祂的豐富流進你的個性中,願你的靈魂恢復更新。

4. 預備將來爭戰的新武器。號角正吹出新的聲音,仔細聽,願你領受各樣擊敗仇敵的武器。

5. 配合新身分的恩寵新衣。願你發光、蒙恩寵,找到入口進入新的機會。

6. 新的聲音。願你聽見得勝的聲音,並從屋頂上呼喊出來。

7. 新的恩膏。願你領受恩膏,打破一切重軛。

8. 新層次的權柄。願你得著能力,在神所賜你的權柄範圍內統治管理。

5765年的意義

希伯來數字有文字意義。今年的數字5-7-6-5可以拼成Tov, Shin, Samekh, Hei,Tov表示印章、封印、記號、或印象,如同每個信徒都受聖靈的印記,這一年,我們看見神為我們未來預備的計畫,會蓋上印章。

有些重要的字是以Tov開頭,表示搜尋、探查、探險、擊敗、戰勝、佔領、完成、結束。Shin表示重新開始、毀滅、摧毀。Samekh表示轉彎、環繞、圍繞、重複的循環、包圍、圍住。Hei表示啟示、風、呼喊或吼聲、讚美、聖靈、神話語。

Shin, SamekhHei放在一起,就形成希伯來動詞「掠奪」。這是建立你保護圍牆的一年,這是主將檢閱我們城市城牆的一年,有些城市會開始經歷黑暗,有些城市則會看見神的火點燃。

今年將有一種聲音出現。我們會聽見軍隊的吶喊,戰火、戰亂、響亮讚美和歡呼的吶喊(Halel─Hallelujah!)那些踩踏葡萄榨池、製造葡萄酒、帶來豐收的人,將發出歡樂的吶喊。背誦撒迦利亞書二章5節:「我要作你四圍的火城,並要作其中的榮耀。」超自然的聯盟將建立一座火牆。

把馬車圍成圓圈的一年

當仇敵四面環繞你,你必須把許多馬車圍成圓圈以策安全,拓荒者都知道這個動作的重要。今年我們將在聖靈裡規劃新路程,仇敵會企圖包圍你,所以記得建立你的保護盾牌,這是拓荒者前往新家園路上所使用的防衛措施。

另一個例子是麝香牛。這種動物會圍成圓圈,環繞即將生產的母牛,以保護下一代順利出生。沒有其他動物像麝香牛,有這種防衛措施。當危險逼近,他們不會逃跑,相反地,一群二十到四十隻的牛臉朝外聚集成圓圈,讓小牛待在中間或待在母親腹下。

這一圈長角的牛頭可以嚇退天敵,如北極狼和灰熊。偶而一頭牛會衝出去搏鬥,再返回圓圈;牠動作迅速敏捷,牛角一掃就可以刺傷或殺死一隻狼、狗、或帶長矛的愛斯基摩獵人。代禱者和禱告團隊,你們今年必須像麝香牛一樣。

這是在生活每個層面小心走細線的一年。不要怕掉下去,也不要試圖在血氣中保持平衡,今年聖靈會超自然地重新點燃能力恩賜,爭戰會有超自然的轉彎。例如:在知識言語和ESP(超感知覺)之間有細微界線(林前十二、十四)。

這是超自然、神聖教導的一年。教導將對抗宗教,主會啟示祂話語的另一層面來詳細教導(可二),使教會轉變、堅強;教導將穿透地區的堅固營壘和宗教結構。

將有邪靈彰顯,主會差派祂的軍隊進入宗教陣地。這是婦女的一年,她們將安全住在主裡面,並在地上釋放超自然影響力(耶卅一22)這也是激烈讚美的一年,讚美會釋放天使軍隊幫助我們。

列王紀下第六章。今年不要灰心喪膽看著仇敵,你要看見超自然領域的天使軍隊已經環繞四周來幫助你。十天先知性宣告/禱告焦點,轉換你的心態,領受新的啟示

第一天。宣告主會拿起指南針,規劃你的路程,為你生命的豐盛設定新方向禱讀詩篇118林前十六5-18。林前16:5 我要從馬其頓經過;既經過了,就要到你們那裏去,林前16:6 或者和你們同住幾時,或者也過冬。無論我往那裏去,你們就可以給我送行。林前16:7 我如今不願意路過見你們;主若許我,我就指望和你們同住幾時。但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節;

因為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並且反對的人也多。若是提摩太來到,你們要留心,叫他在你們那裏無所懼怕;因為他勞力作主的工,像我一樣。所以,無論誰都不可藐視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這裏來,因我指望他和弟兄們同來。 至於兄弟亞波羅,我再三的勸他同弟兄們到你們那裏去;但這時他決不願意去,幾時有了機會他必去。 你們務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 凡你們所作的都要憑愛心而作。弟兄們,你們曉得司提反一家,是亞該亞初結的果子,並且他們專以服事聖徒為念。 我勸你們順服這樣的人,並一切同工同勞的人。 司提反和福徒拿都,並亞該古到我這裏來,我很喜歡;因為你們待我有不及之處,他們補上了。 他們叫我和你們心裏都快活。這樣的人,你們務要敬重。

第二天。宣告神會賜你策略,圍繞那些以前似乎無法勝過的事物。禱讀約書亞記五至七章

第三天。宣告你會被祂超自然的充滿、包圍。這將釋放一種教會已失去的憐憫,也使醫治的職事回復到教會中,(今年醫治將湧流而出!)醫治將打開門迎接浪子回家,禱讀馬太九章路加十五章

第四天。宣告你會知道你心靈和行為的界限。這是神聖誡命的一年,主會重建我們的界限,讓律法成全在我們心裡,使我們今年能站立得穩,抵抗那企圖改變律法和節期的仇敵;撒旦是個律法主義者,你要宣告一切不公平、攻擊你的法律運作都被打破。禱讀但以理書七章

第五天。宣告這是重新開始的一年。主會給你第二次機會,去對付、處理上一季打敗你的事物!……否則你會再繞一次原來的山。禱讀詩篇138,讀撒母耳記下五章,仔細聆聽吹過桑樹的新風聲。讀約拿書

第六天。宣告今年有新的敬拜表達方式。要熱情表達讚美,在爭戰中歡呼喜樂,今年不要隱藏你的情感。禱讀歷代志下廿章,猶大獅子的吼聲將為你贏得戰爭!

第七天。宣告今年不同世代將連結合一。今年不同世代必須一起爭戰(以賽亞五十九15-21),世代這個字與圓圈相關聯。禱讀以斯帖記九章。賽59:15 誠實少見;離惡的人反成掠物。那時,耶和華看見沒有公平,甚不喜悅。 他見無人拯救,無人代求,甚為詫異,就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以公義扶持自己。他以公義為鎧甲(或作:護心鏡),以拯救為頭盔,以報仇為衣服,以熱心為外袍。他必按人的行為施報,惱怒他的敵人,報復他的仇敵向眾海島施行報應。 如此,人從日落之處必敬畏耶和華的名,從日出之地也必敬畏他的榮耀;因為仇敵好像急流的河水沖來,是耶和華之氣所驅逐的。

必有一位救贖主來到錫安雅各族中轉離過犯的人那裏。這是耶和華說的。 耶和華說:「至於我與他們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加給你的靈,傳給你的話,必不離你的口,也不離你後裔與你後裔之後裔的口,從今直到永遠;這是耶和華說的。」

第八天。宣告這是你掠奪仇敵營地的一年。禱讀出埃及記三至十二章,(教會未來的爭戰一書解釋埃及神明被廢)。撒母耳記上三十章,描述大衛控制他的情緒並奪回失去的財產。

第九天。宣告你會進入啟示的新層次,在仇敵營地製造意外的突擊,預備道路並期待勝利!禱讀列王紀下三章,不要讓仇敵的報復使你撤退。

第十天。宣告所有不是從神來的聲音都被止息,宣告你坑中的每隻獅子都閉上嘴巴。禱讀但以理書六章彼得前書五章。(仇敵如同吼叫的獅子)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得勝的真理前幾週我們討論到我們不僅需要擁有真理,還要喜愛真理,走在真理中。真理是神賜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之一─一個極大的寶藏,配得尊榮與保護。然而,真理不只是一個生命哲學,或是歷史真相的知識而已,真理乃是基督祂自己。走在真理中便是走在與主的親密中,我們可以正確認識所有的教義,卻仍可以不順服主的旨意。

再一次,這裡並非暗示我們不要致力於全然正確的教義。倘若我們愛真理,我們當然會致力於此。然而,許多解經家為真理站立,為他們所堅信的毫不讓步,但是他們所相信的已有嚴重缺失,而且時常與聖經抵觸。絕大多數的基督徒似乎相信他們所教導的,勝過自己查考聖經。凡是真的喜愛真理的人,會非常仔細研究他們被教導的東西,並自己查考聖經。

我越來越警覺到,幾乎每一個基督徒都受過查經訓練;他們是很棒的聖經老師,但真正能教導他人讀聖經的卻不多。在要來的時候,此將成為一個日益增加的大問題。俗語說:『倘若你給人一條魚,他就有一餐;但倘若你教他如何釣魚,他餘生都可以餵養自己。』神所給予基督身體的教師事工,並不是光去教導而已,而是要『成全聖徒』(參考弗4:12)一個真實、新約、以弗所書四章的事工,不僅是分賜真理,更要喜愛真理,使得那些聽到的人,對真理飢渴到一個地步,不得不自己親自查考聖經。

司布真曾說過:『倘若每一個人都真實讀聖經,我就可以再找到十個願意為聖經而死的人。』這話一點也不錯,倘若我們真的愛真理,我們就會當寶一樣,充滿熱情的查考聖經,這些寶藏遠勝過那些大傷我們元氣的瑣碎事物。我們到底專注於什麼的真實考驗,將取決於我們把時間花在什麼東西上。

即便如此,我們要尋求主本身,多過於尋求事實;那並不僅是聽到主的話語,乃是從話語中聽到主自己。當我們狼吞虎嚥聖經時,我們想要與老師一起讀,我們並不想只是讀經,而是想讀老師要我們讀的部分。


我的一位先知朋友甘保羅(Paul Cain)對我說:『幾乎每一個異端的產生,都是人們試著為神只顯現一部份的真理,帶出邏輯性的結局。』當我仔細想著一些異端的教導時,我確信這是一個非常準確的判斷。大部分的異端都是因為人們帶出一個教導,超出聖經所陳述的結局。他們變得越來越防衛,以守住他們的立場,直到他們狂熱的防衛時,於是他們必然開始論斷其他立場不同的人。

走到這一個地步,充其量不過是律法主義的形式。正如使徒保羅在書信中對羅馬人和哥林多人所解釋的,律法不會叫人從肉體的情慾中的自由,反而會變本加厲!清楚的證據出現在一些禁止喝酒的教派,往往有最高比率的酗酒者。相對之下,猶太人並不禁止喝酒,反而呈現最低的酗酒比率。

幾乎每個酗酒者,或出生於酗酒家庭的痛苦,是耶穌真的喝過酒。真難以置信!聖經清楚指出─耶穌真的喝過酒,祂也曾在婚禮中以水變酒。然而,那些飽受酒之苦的人,反而認為聖經中提到關於酒正面的事,一定有其他含意,這使他們對這些經文產生許多不同的、通常是荒謬的解釋。這是一個危險的趨勢,將會腐蝕他們的可信度,正如許多教派所做的一樣。

我試圖表達的觀點是:倘若我們允許痛苦或錯誤來決定我們的教義,我們一定會被蒙蔽。在先知性象徵中,蒼蠅通常代表謊言。正如我們幾週前所研讀的,魔鬼就是蒼蠅王,向著傷口群集。可能更多的欺騙來自人們塑造一個教義以回應他們的創傷,勝過所有異端加在一起的影響。我們必須以聖經真理作為我們教義的根基,而不是為神只顯示的一部分,帶出我們認為合乎邏輯的結局。

所以讓我們全都決心喜愛神的話語,在其中尋求,以聽到神自己話語的聲音。讓我們打從心中喜愛真理到一個地步,我們不會因自己的偏見或渴望而扭曲了真理。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綑綁的愛   吳獻章

經文:路得記四章7節,11節-17節。
一、前言-路得、拿俄米與波阿斯的故事:

各位觀眾您好,我是華神延伸部主任吳獻章,跟大家來思想『綑綁的愛』,一個非常感人的小故事;聖經裏面士師之後的路得記,我們看路得記第四章第七節開始 –

『從前以色列人要定奪什麼事或贖回、或交易,這人就脫鞋』;然後第11節開始;

『在城門坐著的眾民跟長老都說,我們作見證,願耶和華使進你家的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結、利亞二人一樣;又願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恆得名聲;願耶和華從這少年女子賜你後裔,使你的後裔家像他瑪,從猶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樣;於是波阿斯娶了路得為妻,與她同房;耶和華使她懷孕,生了一個兒子;婦人們對拿俄米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今日沒有撇下你,使你無至近的親屬,願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聲,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養你的老;因為是愛慕你的那兒婦所生,有這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懷中,作他的養母,鄰舍的婦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給孩子取名叫俄備得,這俄備得就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衛的父…』

『綑綁的愛』,路得記的結局是全社區長老、眾民、婦人通通歡喜、感恩、讚美的;但是你知道路得記開始不是如此的,路得記開始是有一個人叫以利米勒,希伯來文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王』,但他真正碰到困難的時候,在當時有饑荒,他就逃命;他就把他兩個兒子跟太太帶出去,遇到饑荒死在那邊,兩個兒子死在那邊;開始是悲劇,但是最後是喜劇。

開始是悲劇,這個悲劇是以利米勒,我發覺當女孩子單單嫁給會賺錢先生是不夠的,這個先生很懂得專心賺錢,因為有饑荒趕快為家裡找吃的,但是沒有個屬靈眼光,結果帶到摩押移民去了死在那邊;兩個兒子也死在那邊,三個寡婦悲劇;但是到最後為什麼變成喜劇?『綑綁的愛』,原來路得隨著婆婆拿俄米回來,有綑綁的愛;跟波阿斯這三個主角有綑綁的愛;因此就回到伯利恆田間,因著有綑綁的愛,本來以利米勒的太太拿俄米變成喜樂的人;可以抱孫子;本來路得的祖先羅得是敗壞的家族,羅得生出摩押跟亞們人,是跟兩個女兒所生的,不能進耶和華的會,但是因為路得轉回,竟然進入伯利恆,甚至進入大衛王朝,甚至進入耶穌的家譜;原因是什麼呢?『綑綁的愛』。

二、何謂綑綁的愛?--由神而來的愛

路得、拿俄米、波阿斯綑綁的愛,台灣的社會,華人的社會如果有綑綁的愛,整個社會會改變,『綑綁的愛』-- 上帝來的愛,改變整個社區,讓寡婦、讓痛苦的人心靈得到安慰,我們的社會需要綑綁的愛,我們的教會成為一個綑綁愛的場所,讓外面受傷的人變成讚美,讓社區因著教會把福音傳出去,可以得到感恩跟讚美;『綑綁的愛』從這個角度的思想,我發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小故事也幫助我們瞭解整個路得記。

它記載有一個士兵在打完一次戰後,告訴他排長說:排長,我需要到前線去幫助我的一個好朋友,排長說:不行耶!雖然說剛打完戰,前面的機關槍可能還對準這兒,何況地雷還沒有掃清,說不定你去的時候他已經死在那兒;這排兵說:不!我們兩個是好朋友,他現在重傷在前面,他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一定要在旁邊;排長沒有辦法就讓他去囉!他就冒著險去前線把他好朋友帶回來;幾個小時以後,他的朋友在肩頭上死了,他呢重傷,排長說我不是告訴過你,你這趟是白走的,你看你中傷他也死了,何必白跑這一趟呢?他說:排長不!我這趟是值得去的,為什麼?他說我去的時候他還沒死,眼睛睜大看著我,對我說:吉米我知道你會來的,說完這話才安心的過世了。

這個排兵有『綑綁的愛』,綑綁自己,真神的愛綑綁他,去度所愛的人的難關;路得綑綁自己去度她婆婆拿俄米的難關,拿俄米綑綁自己讓路得、波阿斯成婚,波阿斯綑綁自己跟路得結婚,『綑綁的愛』有感染力的愛,這個社區在路得記所記載的非常感人,因為在士師時代是姦殺、可怕的時代,竟然在路得這個家譜當中可以找到一個非常特別的社區,我發覺這有幾個元素,盼望上帝藉這裡成為建立一個綑綁愛的教會跟社區,好叫華人社會更得到安慰;第一個被感動而主動的人,被感動而主動的人。

三、有神的『介入』,人由感動變為主動

原來路得記整個記載上帝兩次『介入』,第一次『介入』是第一章第六節,她就是拿俄米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他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仍然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給百姓,上帝『介入』了;我的先生當初只是為了經濟把我們帶出去,結果我的先生兩個兒子死在那邊,現在歸回了,綑綁自己了,上帝『介入』了,上帝主動了之後,每一個人都歸回;拿俄米第一章歸回了,第一章後面路得也歸回婆婆,跟她一起歸回;怎麼說呢?她說不要催逼我不回去跟隨妳,妳往哪裡去,我也往哪裡去;妳在哪裡住宿,我也在哪裡住宿;妳的國就是我的國,妳的神就是我的神;妳在哪裡死,我就死在哪裡;路得綑綁自己,跟著婆婆主動的回去。

甚至第二章主動的去為了婆婆拾取麥穗,因為婆婆年紀老,恐怕到外面去拾取麥穗討吃的給人家說笑,因此路得自己主動的去;第二章波阿斯也主動的看到路得,就主動的幫助她,主動的給她東西吃,主動的要僕人不可以像士師姦殺那個女子;在士師記十八、十九章那邊所記載的來安慰她、保護她;要工人保護這女子,甚至第三章主動的幫助路得、保護她,他都是主動;因此從第一章開始,上帝一主動每一個人都主動;被 神感動每一個人都主動,得愛、得赦權;因此上帝在第四章就使她懷孕,使路得懷孕生了一個兒子,上帝『介入』;後面上帝『介入』,中間每一個人都主動,被愛感動而主動的人。

 A、被愛感動而主動的人:

實際上,科技時代也在說明這件事情,因為被上帝愛感動,而主動會產生科技;最好的例子就是你現在看電視,你打電話,我們就不要忘記一個人,這個人叫做『貝爾』,貝爾因為他發明電話影響到後來的科技,『貝爾』如何發明電話呢?原來這個貝爾的祖先都是敬虔的基督徒,教導他施比受更有福,因此他從小就懂得把好的給別人;29歲時,他從英格蘭到愛爾蘭,移民到波斯頓;移民到波斯頓的時候,他二十幾歲的時候還是單身,在波斯頓大學教書,他去禮拜天的教堂門口就看到前面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子,漂亮到一個地步,他心被吸引,就上去獻殷勤;沒有想到這小姐完全不理睬他,讓他是澆了一盆冷水;就想這禮拜天聚會真是懊惱呀!沒有想到旁邊有一個人看到了,說:貝爾先生不要擔心,這個漂亮小姐是聾子,根本就聽不到你在後面獻殷勤;她是聾子所以我還有希望;因此,他就想到她是聾子,她去教會完全聽不到,教堂這麼漂亮的鐘聲、琴聲、樂團的聲音、詩班的聲音、牧師的講道,她去教會完全很孤單,外面的鳥語花香她完全不知道;與世界隔離,她人生正在山窮水盡,那我能為她作什麼?貝爾先生就被上帝的愛感動,因此就投入他的時間、錢投入作研究,想研究出一種東西來幫助聾子,當時的人告訴他說:因為當時麥克斯偉還沒有產生,他想把聲波變成電波,聲音傳到電裡面不可能的,但是他不放棄;你知道後來物理界知道這兩個是相同的事了;他不放棄,就找一個機械匠,因為他本是音學教授,因此跟機械匠磨一起研究了兩年,研究出電話;所以貝爾後來變成貝爾實驗室,美國的AT&T的貝爾實驗室就紀念這個人,現在變成盧森的實驗室;很多華人在那邊工作的兩年之後的半年,研究出一個小東西叫『助聽器』,那你知道他第一個助聽器一定放在誰耳朵裡面了,他所愛的那個女子,一放進去,這女子當場哭了;從來沒有人瞭解我的苦楚,我人生在山窮水盡,他被 神的愛感動,主動投入她的生命幫助我這個聾子,後來嫁給他,『綑綁的愛』被感動,被天上 神的愛感動而主動的人,這是這個社區感染力的第一個原因。

B、為別人的好處著想:

第二個原因為別人好處來著想,為別人的好處,我們發覺最稀奇的是拿俄米,拿俄米第一章為別人的好處來著想,當然也不只是拿俄米,連路得也是為婆婆,婆婆本來是甜,現在變成是苦,因此她幫助婆婆,陪她回去,免得回去給家人嘲笑;她主動的去拾取麥穗,她為了婆婆,拿俄米也是為了自己的媳婦,因此第一章的時候告訴說:我也不能說,現在找一個先生,嫁給他以後再生一個兒子,20年以後再娶妳啊!猶太人的規矩是可以這個情況的,那她說我也不能、妳也不能再等20年,因此要她回去,免得回到家鄉孤單,但是繼續鼓勵她的情況是在第三章,第三章因為路得的婆婆要她去跟波阿斯求婚,第二章路得已經知道那個拾取麥穗的人就是波阿斯,波阿斯回來以後讓拿俄米知道原來路得去拾取麥穗的事,波阿斯是至近的親屬,因此拿俄米知道波阿斯是她可以許的對象了,因此是路得被拿俄米勸去躺在波阿斯的旁邊,在晚上蓋起來躺在裡面求婚的,我們往往以為路得大概有點三八吧!哪有一個女孩子自己主動去躺在人家旁邊,去跟他求婚呢?其實路得去求婚的舉動,是完全是婆婆勸她的,婆婆勸她的,不是她自己主動去的;她不知道猶太人的規矩,這種先生死了以後,他的弟弟可以娶原來先生的太太,這個規矩只有猶太人有,而且只有他們懂;拿俄米是把路得媳婦送過去,所以路得她不知道這種規矩的,她把她送去,你知道這種關係在華人社會裡面是非常稀奇的;華人當中最痛苦的關係就是婆媳了,婆婆跟媳婦的關係,常常婆婆看到兒子娶了媳婦的時候就變成三角戀愛,或是夾在當中;當先生的很難熬在當中,三代同堂的關係以婆媳的關係最明顯,是最痛苦的關係就是婆媳關係;但路得裡面卻是有完全不一樣的一個情形;有愛,有綑綁的愛,媳婦為婆婆想,婆婆為媳婦想,? i阿斯為別人想,都是這種為別人好處來著想;因此婆婆把媳婦送過去,這個非常稀奇,因此求主幫助我們,能夠為別人好處來著想。

唐朝黃巢之亂的時候發生一件非常特別的事情,也提醒我們再剛硬的心,像陳進興,有一個南非武官的愛可以感動他歸向真神,黃巢也是如此,你知道黃巢是流寇,他到村裡面的時候是把全村的人都殺了;有一天他攻進一個村落裡面,叫手下把所有的人都抓了,準備下命殺了之前的時候看見了一個媽媽帶三個孩子,這三個孩子有一個穿的比較漂亮,另外兩個穿的普通,黃巢從小沒有爸爸媽媽愛的人,看到這個媽媽偏心,他以為她是偏心,非常生氣,準備殺了全村之人的前的時候,把媽媽找過來,問個究竟再殺;媽媽被帶過來以後說:大將軍,這兩個穿普通的孩子是我生的,他們知道我愛他;另外一個是我領養的,他也沒有爸爸,也沒有媽媽,他非常可憐;因此我格外愛他,免得他自己受傷,這個媽媽為別人好處來著想,黃巢好受感動啊!就把全村都放了,這個大流寇竟然放了全村的人,為什麼?這個媽媽為別人好處著想,如果華人社會像南非武官一樣,台灣多少流寇、多少壞人像陳進興一樣都會歸向真神,只有十字架的愛感動南非武官,語言不通畫個十字架來幫助,原來只要你真正為別人好處,學習基督,為別人好處,釘十字架的愛,把耶穌請進來,華人社會也會改變,成為不一樣的社區。

C、在困難中為別人多走一里路及陪人多走一里路

第三個是在困難中為別人多走一里路,在困難中為別人多走一里路的人,你會發覺路得陪婆婆回來,為婆婆多走一里路;拿俄米也是把路得送去,為別人多走一里路;而且走一里路把她送去的時候,她斷沒有想到路得跟波阿斯在一起以後就永遠不再來照顧自己了;自己是婆婆,路得跟著拿俄米回來不照顧自己,卻把媳婦送出去,論資格這是最感人的地方,論資格因為拿俄米年紀較大,論輩份是可以嫁波阿斯,波阿斯恐怕年紀也不小;所以可以娶波阿斯的人,或嫁給波阿斯的人不是別人,是拿俄米;這就是後來生了兒子的時候,她將孩子放在懷中,做他的養母,也就是好像自己的兒子一樣;論資格她可以嫁給波阿斯,但卻沒有,她把這個權利送給媳婦,為別人好處多走一里路;甚至是這一個將來沒有保障的人,稀奇到這個地步!拿俄米把自己的媳婦送去,成為波阿斯可以娶的對象;送給別人,為別人好處著想,甚至為別人在困難中,為別人多走一里路,困難到一個地步,或許媳婦送出去不再養她,拿俄米正是如此。

另一個感人的地方,就是連波阿斯也是為別人陪別人多走一里路,自己的將來的生活,可能完完全全沒有保障;因為你知道猶太教的背景當中,猶太教有三個美女,第一個美女就是撒拉,90歲還很漂亮;第二個以斯帖皇后,也是非常漂亮,第三個就是路得,所以我們以前讀路得記以為當然波阿斯會大獻殷勤,近水樓台先得月,其實錯了!波阿斯是懂聖經的,他絕對不是要來獻殷勤為了討美人的喜歡,他知道如果他靠近路得的話,他的結果可能他將來都沒有盼望;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聖經的規矩,這個人是照聖經做事的人,他知道他如果娶了路得,路得所生的第一個老大並不是掛他的姓,而是掛他原來死的先生的姓;第二個產業遺產加倍的分走了;那就是第四章那個真正至親的親屬,不願意娶路得的最根本原因。

但是波阿斯沒有想到這個,他想到的是路得的需要,想到的是她的婆婆拿俄米的需要,他在別人的需要上多走一里路,甚至將來都沒有保證,他就找城裡面的十個長老把婚姻的事情作解決,他把將來的希望都完完全全沒有責任保障,為了陪別人多走一里路;自己的生活可能沒有保證,感人到一個地步是拿俄米、波阿斯、路得都是一個為別人好處著想,為別人好處著想可能自己將來沒有保證的人,沒有保障然後給得出去-一個有綑綁愛的人。

我有一次到一個很大的教會講完道,講完道的教會有聚餐禮拜天,聚餐的時候我看好多小孩子跑來跑去,我看到這麼多小孩跑來跑去的時候,對面有一個姊妹在吃飯,大概四十幾歲,我想她大概有孩子吧!這麼多孩子總有她的吧?我就問她說:某某姊妹,請問妳有幾個孩子?沒有想到這一問啊!她吃的飯剛好嘴巴裡面梗住了,一梗就突然說不出話來,然後說:吳弟兄,我沒有兒子;我聽了以後很難過,我說:啊呀!不好意思,如果知道妳沒有孩子的話,我就不應該來問妳啊!她說:你問的好,我為什麼沒有兒子?她的先生在旁邊,她說:我認識我的先生的時候,他18歲 我17歲,我們已經相愛,在 神面前有約,要一起來事奉神;但文革到了,因為文革的緣故,男朋友被抓到監獄裡面去,一被抓進去,問題來了,為了信仰緣故被抓進去,留下這個女孩子,由於她長得很漂亮,很多人來提親,她在掙扎,掙扎說他被抓到監獄裡面去,到底會關個5年、8年、10年?或許永遠不出來,或是死在裡面;哪知道他將來會有什麼保證,但她竟然放棄她自己可以跟外面的機會,感動到一個地步可以想到,我跟他已經有感情,我們已經有約,他在監獄裡面很孤單,我不可以在外面另起爐灶;因此她拒絕外面所有的機會,她長得很漂亮,拒絕外面的機會,做什麼事?寫信、禱告、探訪,1年、 2年、3年、5年、10年、20年,文革之後被放出來,過了生產年齡,結婚。非常感人的愛,『綑綁的愛』,她綑綁自己,為了所愛的人的難關幫助他,因此寧可等,等1年、2年、5年、10年;將來沒有保證,這就是上帝的愛。

上帝把祂的兒子放在十字架上綑綁祂自己,叫我們能夠經歷到十字架的愛,捨己的愛,綑綁的愛,為別人多走一里路的愛,祂幫助我們明白路得、拿俄米、波阿斯這個團體就是有綑綁的愛,整個社區改變,整個教會改變,整個社會改變;不像士師,士師有兇殺、有姦殺,但是在路得記卻是充滿了愛,因為這裡面的人被感動而主動的人,第二個為別人好處而著想的人,第三個她在困難中為別人多走一里路的人,第四個陪別人多走一里路,自己的生活可能沒有保障的人,完全不一樣社區的人,綑綁愛的人;因此幫助我們當父母親的,特別當夫妻,妳要當妻子要綑綁自己,單單順服妳的先生愛他,當丈夫的你要綑綁自己,愛你的妻子就像基督為教會捨己;這個就是路得記波阿斯、拿俄米裡面感人的綑綁的愛的四個理由。

四、『綑綁的愛』是藉由普通人彰顯的:

最後第五個他們都是普通人,他們都是普通人,你讀路得記就會發覺這本書裡面沒有聖靈、沒有英雄,像摩西,沒有像大衛王,沒有像參孫,沒有像以賽亞會講道,沒有像耶利米會講道,沒有像保羅,沒有像使徒彼得;一講道五千個人三千個人信主,這些的都是普通人,原來上帝用普通人,路得記沒有聖靈記載在當中,但是卻充滿了愛;這裡面沒有記載著愛,但是都充滿了愛;『綑綁的愛』是藉著普通人彰顯的,原來上帝可以用普通人,普通人可以被上帝的愛感動而綑綁自己,去幫助你所愛的人,去度過他的難關,路得綑綁自己去幫助婆婆,婆婆綑綁自己把嫁波阿斯的資格送給路得,波阿斯綑綁自己把將來產業的保證,通通給出去,『綑綁的愛』,給出去的愛,裡面不需要有神蹟奇事,而且讓士師的靈性黯淡,因著這三個人綑綁的愛就進入路得記,進入撒母耳,進入大衛王朝,甚至進入耶穌的家譜;因此我們發覺一個非常稀奇的原則,你我都是普通人,都是罪人,都是普通人;只要你被上帝的愛感動而主動,為別人好處著想,走出來,甚至將來沒有保證給出去,學習天上的神把祂的兒子耶穌放在十字架上,接受祂、請祂進來,事奉祂、仰望祂,你即使平凡像路得、像波阿斯、像拿俄米,而且可能是痛? W的人,像寡婦路得、拿俄米,通通可以被 神所用;再痛苦在寡婦就不再有藉口,因此求主幫助你成為有綑綁的愛、走出去的人,你肯嗎?我們低頭禱告:

『天父謝謝你,讓這個社區有綑綁的愛,也綑綁我們,學習耶穌的愛;走上十字架,為別人的好處著想,主動的給出去,甚至將來沒有保證,讓復活的能力來蔭蔽我們,聽我們的禱告,讓台灣的社區變成有綑綁的愛的社區,整個社會改變;讓十字架的救恩被傳揚,仰望我們每個人在你面前,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名禱告。阿們!願上帝的愛祝福您』

再見 平安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撒與以實馬利的命定 / 戴冕恩牧師

了解神的心意

我心中最深的負擔之一,便是將神心中關於以實馬利(Ishmael)與以撒(Issac)後裔的啟示表明出來。

我注意到,通常關心以撒後裔的人,大概不會對以實馬利的後裔付予相同的注意力,二者總不是平等相對的。其實,重要的並不是你選擇支持那一方或與哪一方敵對,而是在這其中,確實有些關乎我們的事,祂的心意也不只單純帶領我們去了解雙方而已。

在摩西去世後,主興起約書亞得地為業,而約書亞生平首次戰役,就發生在耶利哥。約書亞繞行周圍,見此堅固城,他就知道只有神才能贏得此城。之後,約書亞與主的天使面對面,這次會面全然改變了約書亞對他身邊事物的觀點。

約書亞,這位神所立的以色列軍隊的元帥,發現他必須去面對這位天使。所以他問,”你是幫助我們呢、還是與我們敵對呢?”天使回答,”我來不是幫助你也不是與你敵對,我來是為著神的(約書亞記五章13-14節)”。約書亞有生以來,第一次了解到自己並非真正的關鍵,在他以上有一位更高的元帥。所以約書亞立刻俯伏在地下拜。

相同的,我們也面臨這個問題,”神究竟是站在以撒這邊或以實馬利那邊﹖”

除非我們了解神的心意,否則我們就只能停留在魂的領域。你可以說你愛猶太人或阿拉伯人,但這種從魂裡出來的訊息會成為障礙。中東普遍瀰漫著這種光景(spirit),當你一進入這個地區,馬上會面臨"你究竟是支持還是反對我們"的問題,這樣的壓力通常也會要求你選邊站。

然而真正重要的是:神要對祂的僕人說些什麼。主正在興起新的子民來作祂的僕人,是能夠不陷入這種"選邊"的漩渦中的一班人。祂正在呼召一群願意來聆聽祂聲音並真正渴望了解祂心意的人。

 以實馬利的命定

在末後的日子裡,我們都必須知道以實馬利的命定。

以實馬利的母親夏甲是埃及人,我們都知道她被迫離家的故事。當她離開時,有一位天使向她顯現,並賜下從神來的應許(創世紀16:9):『我必使你的使者極其繁多甚至不可勝數。』神為夏甲的兒子起名以實馬利,意思是『神聽見』。神聽見並看見夏甲的苦楚,並藉著她兒子的名字,賜下主永遠會聆聽她哭求的應許。直到今日,神也未將那個聆聽哭求的耳朵閉上,因為祂不斷的被以實馬利的名字提醒著。

阿拉伯人內心的呼求來自於很深的傷害,這傷害深植於期待以撒出生的應許,甚至早在以撒出生之前就開始了。當以實馬利出生時,亞伯拉罕相信以實瑪利是神所應許的那一個兒子,因此將所有的焦點都擺在他身上。可是13年之後,出乎亞伯拉罕意料之外,神告訴他那將從撒拉而出的,才是"應許之子"。一年後,撒拉果真產下一子,從此一切隨之改變。突然間,焦點完全轉移到這個新生兒身上。一直以來,以實馬利被視為是要承受應許的兒子,但轉眼間,他不再是大家所關注的對象。當他所習慣的一切都被轉移到剛出生的小弟身上,我們可以想像以實馬利是如何在羨幕、忌妒與爭競中落敗。以實馬利當時已經14歲,他開始能體認到發生的事將為他的人生所帶來的衝擊,並且,他在情感上也難免感到極大的困惑。

那時,由於家中的劇變,夏甲第二次離家。以實馬利成為一個無父、無愛,而且完全的被拒絕的孩子。這個傷害深深打擊了以實馬利,並且繼續傳承到他的後裔身上。伊斯蘭教中,共有99種對神的稱呼,但獨缺"父"與"愛"這兩個名字。為什麼呢?因為在以實馬利的根中,仍然存有那種無父的悲哀,以及在情緒上對愛的痛苦呼求。

從那一刻起,以實馬利和以撒的子孫均飽受這種局面的傷害。以實馬利再次見到亞伯拉罕時,已經是在他父親的告別式上,在希伯崙的墳洞裡,以實馬利和以撒終於再次見面。這就不難了解為什麼到現今,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對希伯崙這塊地仍有這麼多爭議。

可以想像,當猶太人在羔羊的寶血被洗淨後,開始歡迎他的兄長以實馬利的後裔回到神的國度之中將會帶出何等奇妙的震撼。

 以撒的命定

教會也誤會了以撒的命定。

保羅在羅馬書十一章1-3節中提到:「我且說,神棄絕了祂的百姓嗎?斷乎沒有!...」以利亞在敵擋那群假先知後,感到孤單氣餒,便在神面前控告他的以色列同胞,因為他們沒有一個與他一同站立,因求他要求神對付以色列。主之後把以利亞的外衣轉移給以利沙了。

不幸的是那個敵對以色列的靈仍然存留到今天。甚至在“取代神學”的影響之下,有些人認為教會己經完全替代了以色列的地位。且讓我們仍存著敬畏神的心,以免主衪挪開我們的外衣。

但"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麼.斷乎不是...若他們的過失、為天下的富足、他們的缺乏、為外邦人的富足。何況他們的豐滿呢"。(羅馬十一章11-12)

如今主為我們的隔閡分裂而憂傷心。祂渴望衪的家中有真平安。想像當猶太人與外邦人合而為一時,將會帶給神的心何等大的喜樂。天父也會釋放出這世上從末見過的神蹟奇事。

保羅在以弗所書二章14節提到基督的奧祕。那使猶太人與外邦人隔閡分裂的幔子與中間隔斷的牆,將會被祂拆毀移去(因衪是我們的和睦)。衪把我們帶進以色列的國度,為要將兩下歸為一體、藉著祂自己創造出一個新人,不再區分猶太人或外邦人。主正等待着我們(猶太人與外邦人)確認我們是彼此需要的。

我們渴望著祂同在的榮耀與彰顯。但羅馬書九章4-5節提到的這一切,全都是屬於以色列人的,包括: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舊約的列祖就是他們的祖宗,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以色列人出來的。當我們(在無知中)撇棄了我們猶太的根,就成為無父的教會,也因此我們所收的是許多宗浱之間的隔閡與分裂。我們確實需要祂“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拉基書四章6節)。

我們種什麼,就必收什麼。雖然我們的列祖種下拒絕猶太人的種子,但有一天,當來自世界各國的教會聚集在一起,為我們的列祖所作的向神悔改時,我們會成為那被接上的橄欖枝,與猶太人產生真正的連結。接著,當我們要繼續關注在猶太人之中所發生的事,並注意當外邦人(包括阿拉伯人)的數目添滿了,就會為以色列人打開救贖的門。縵子將被掀開;這個新造的人的生命,在基督裡所帶出能力,將使得從前在教會所發生的一切神蹟奇事,如同死亡一般遜色。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DESTINY OF ISHMAEL AND ISAAC
By David Demian

Knowing God's Heart

One of the deepest journeys in my heart has been the revelation of God's heart for the descendants of Ishmael and Isaac.

I have discovered that most people who have a heart for the descendants of Isaac, do not have the same heart for the descendants of Ishmael and vice versa. It is not important who you are for or against, rather, there is something in God's Heart that He wants to impart to us, something far deeper than simply understanding.

When Moses died, the Lord raised Joshua up to take the land and his first battle was at Jericho. Joshua walked around, saw the fortified city and realized that God alone could take the city. Then he had a face-to-face encounter with the angel of the Lord that changed his whole perspective to the realities around him.

Joshua, God's appointed commander of the army of Israel, found himself having to cope with this angel, so he asks, "Are you for us or against us?" The angel replied, "Neither!" He was saying, in effect, " I am not for you, or against you. I am for God." Joshua realiz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that he was not the commander-in-chief, but there was a higher Commander-in-Chief. He fell flat on his face.

Likewise, we too, are faced with the question, "Is God for Isaac or for Ishmael?"

Unless we understand God's heart, we will always be moving in the "soul-ish" realm. You can say you love the Jews or the Arabs, but if you are transmitting something from your own soul, it will be a hindrance. This is the spirit you will find over the Middle East. As soon as you enter the region, you will be faced with, "Are you for or against?" and the pressure is on for you to take sides.

The real issue is: what does the Master want to say to His servant. The Lord is raising up a new people who are not drawn to sides anymore. He is calling for those who long to hear His voice and truly desire to feel what is in His Heart.

The Destiny of Ishmael

It is crucial to know about the destiny of Ishmael in these End Times.

Ishmael's mother, Hagar, was an Egyptian. We know the history of Hagar and how she was forced to leave. When she ran away an angel appeared to her and she was given a promise in Gen. 16:9, "I will greatly multiply your descendants so that they will be too many to count." Then the Lord named her child Ishmael, which means "God hears." God saw and heard Hagar's desperation. In her son's name was the promise that the Lord would always hear her cry. Today the Lord has not closed His ears to that cry, because He is continually reminded of the name, "Ishmael."

This cry in the Arab's heart comes from a deep wound that began as early as the promise and prospect of Isaac's birth. As soon as Ishmael was born Abraham focused all his attention on him thinking that he was the promised one. But then thirteen years later, to Abraham's surprise, God came to him and spoke to him that Sarah would have a son and that he would be the promised one. A year later, Sarah had a baby and everything changed. Suddenly, the focus shifted from Ishmael to the new child. He had lived all his life thinking he was the promised child only to discover one day that he was not. Ishmael must have retreated in envy, jealousy and competition, as all the attention he once enjoyed was now turned to his baby brother. At 14 years old, he was old enough to sense the dynamics of what was happening, but must have been confused in his feelings.

Then, because of the strife in the household, Hagar leaves for the second time. Ishmael is now fatherless, without love, and totally rejected. A deep wound has struck him that will be passed on to his descendants. Did you know that there are 99 names for God in Islam, but two names are missing: father and love. Why? Because deep in the root of Ishmael is that tragic sense of fatherless-ness and the agonizing cry for love.

Since that time, the descendants of Ishmael and the descendants of Isaac have been struggling over this deep-rooted wound. Ishmael did not see his father again until the day of Abraham's funeral, and both Ishmael and Isaac met again over Abraham's tomb in Hebron. Is it any wonder then that Hebron today is a site of contention between Arabs and Jews?

Watch out what happens when Jews who are washed in the Blood of the Lamb begin to welcome their older brother, Ishmael, back into the Kingdom.

The Destiny of Isaac

The church has also misunderstood the destiny of Isaac.

In Romans 11:1-3 Paul writes, "I say then, God has not rejected His people, has He? May it never be…" Paul tells us about Elijah and how he felt discouraged and alone, standing with God against the false prophets, and that none stood with him. He complained about his brethren and pleaded with God against Israel. The Lord transferred his mantle to Elisha.

Unfortunately, the same spirit exists today against Israel, even to the point where some say the church has replaced Israel. Let us fear God so that the Lord will not transfer our mantles.

But "they did not stumble so as to fall, did they? …Now if their transgression be riches for the world…how much more their restoration will be."

Today the Lord grieves over the division. He longs for peace in His family. Imagine the joy that will come to His heart when Jew and Gentile come together. The Father will release signs and wonders that the world has never seen before.

Paul writes about the mystery of Christ in Ephesians 2:14. He says the veil, partition and division between Jew and Gentile will be removed. He brought us into the commonwealth of Israel, marrying us as one new man, neither Jew nor Gentile. The Lord is waiting for us to recognize our need for one another.

We long for the Glory, the Shekinah of His Presence. But it is to Israelites to whom belong: the adoption, the glory, the fathers, the covenants, the giving of the law, the promises, and the services of God (Romans 9:4,5). When we separated ourselves from our Jewish roots, we became a fatherless church, and we have been reaping denominational divisions since that time until now. We need the restoration of the hearts of the fathers to the children, and the hearts of the children to their fathers or else we are under a curse (Malachi 4:6).

We reap whatever we sow. Our early fathers sowed seeds of rejection against the Jews. But one day, we will have the church from every nation of the world coming together and saying we stand on behalf of our forefathers in repentance. We will return to the Jewish people as the part grafted in. Then watch out what is going to happen to the Jews. Watch when the Gentiles (Arabs included) come into the fullness, unlocking the key for Jews to come in. The veil will be lifted and all the wonders the church has witnessed in the past will seem like death compared to the power of this new life of the One New Man in Christ.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得逾越 /達屈‧席茲(Dutch Sheets)

禱告得以建立保護的彊界

在約書亞記第十九章,「paga」(代禱)一詞出現好幾次,文中所談的是以色列各支派的疆界,而「paga」所指的,則是疆界所及之處。用以指稱代禱的詞「paga」也可譯為疆界,是否令你感到驚訝?對我而言,神所保護的疆界確實是與代禱有關的。我甚至要強調:我們可以藉由代禱為自己和別人建立疆界。我們從字的意義即可看出這個真理,這真是一件令人感到欣慰的事!

許多人認為,身為基督徒很自然就能得到免於各種意外、災害、攻擊的保護──我們毋須做任何事,此乃單單出於神主權的賞賜。他們相信,神掌控每一件事。神是否直接掌控每一件事,可由種與收、因與果、個人責任與自由意志的法則得知答案。當我們信主之後,這些法則並不會失去效用。神所有的應許都是附有條件的,這是神治理的原則。許多條件──即使非全部條件──都是與我們的責任有關,而神的保護也是如此。

當盡的責任

宣稱已經重生的基督徒中,有高達百分之八十的比例並不遵守什一奉獻。但若有人提醒他們,在某些方面沒有領受神的供應,可能是因著未謹守什一奉獻的錯誤時,他們卻會覺得被冒犯了(參考瑪拉基書三章8~12節);我們不願意饒恕人,卻膽敢認為神會垂聽我們的禱告;許多時候,我們不注意飲食、運動,不保養身體,卻把自己的疾病歸咎於神的旨意;我們知道信心來自於聆聽、默想神的話語,但卻很少如此行。每當有人暗示我們,沒有經歷到神應許的成就是出於信心的不足時,我們卻因而發怒了。

我並非暗示:神不會允許我們經歷困難,而我們所有的困難都是因著不順服,禱告未蒙應允都是由於信心不足。我乃是說,許多的失敗和困難是出於我們自己的錯誤,而非「神的旨意」。我們要了解,神的愛是無條件的,但神的恩惠和祝福則是有條件的。讓我們停止懶惰、自滿、冷漠的態度,並且承認我們有時雖犯了錯,卻沒有察覺到自己的錯誤。

禱告是必要的條件

我不認為,成為基督徒就自然而然得到神的保護;我們必須做某些事才能得到,而其中之一就是禱告。一位傳道人告訴我,有位牧師在每天早上都禱告一個小時,有一天,他強烈地感覺到必須繼續禱告,於是他再禱告了一個小時。但接下來他還是覺得必須禱告下去,於是他又繼續禱告求神保護他的生活和其他的事,在禱告了三個小時之後,他才感覺到釋放。

那天傍晚,當這位牧師在割草時,感覺到有東西觸碰他的腳,他低頭一看時,便發現一隻響尾蛇在他的腳邊企圖攻擊他,但卻只是反覆觸碰他的雙腳而無法傷害他。那天早上,為什麼這位牧師感覺到必須禱告更久?他所做的就是透過禱告,建立保護的疆界。

或許有人會說,神並不需要我們禱告三個小時,才能保護我們免於響尾蛇的攻擊,這點我同意。然而,神也不「需要」以色列人繞行耶利哥城七天,才能使城牆倒塌。祂為什麼選擇以某些方式成就某些事,我們不知道,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順服。倘若祂說要禱告三個小時,我們就禱告三個小時。

禱告要持續

以禱告建立保護疆界的另一個重要原則是持續。我們必須「居住」在全能者保護的蔭下。「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保護的蔭下。」(詩篇九十一篇1節)這裡所說的隱密處,亦即馬太福音六章6節中耶穌所說的禱告的內屋。我們要「居住」在這隱密處,就是要使禱告成為我們的生活,而不是偶一為之的活動。

聖靈的提醒

除了每天以禱告為自己和所愛的人建立保護的疆界之外,在某些特別的時刻,聖靈也會提醒我們如此行。希臘文有兩個字來表達時間,一是chronos,是指一般的、常態的時間;另一個字karios,則是指某件事的特別時機。以弗所書六章18節談到面對屬靈爭戰時應「為眾聖徒祈求」,並「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此處的「隨時」,並非以全部的時間禱告,而是指在每個策略性的時機(karios)禱告。也就是說,我們若能在屬靈爭戰中儆醒,神就會警告我們仇敵所策劃的攻擊時機,好讓我們以禱告建立保護的疆界。

面對仇敵的攻擊,神雖然應許保護我們,但我們在其中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代禱者所做的工作,便是建立疆界,使仇敵無法入侵。他們對仇敵設立一個警告標誌:「此處乃在至高者保護的蔭下,不得逾越。」

(本文作者為美國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泉市泉源豐收團契的主任牧師)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知之明

作者:楊腓力 /譯者:沈眉綺
--------------------------------------------------------------------------------
高中時期的我十分急於改變自己的形象。首先,我最恨自己出身於美國南方。以前流行的影集「比佛利山莊」和綜藝節目"Hee Haw",每每讓我看得臉紅;而詹森總統一開口就是「偶親愛的米國疼包民(編註:美國同胞們)……」聽得我毛骨悚然。在六○年代的美國,大家都覺得南方佬既落伍又無知,還加上種族歧視,我當然要想盡辦法脫離關係。

於是我一字一句地調整自己的南方腔,結果很成功,後來別人聽說我生長於保守的美南都十分吃驚。另外我又發憤勤讀世界名著,希望擺脫狹隘的鄉土味,舉止也一概避免拘泥於任何南方的禮儀規矩,只求率真;並且練習控制情緒,使其役於我而不為其所役。甚至我還改變筆跡,強迫自己的一筆一劃都要與先前不同。

如此一番的改頭換面,可算是成功了。往後的歲月裡,我覺得這樣的自己活得很舒坦。我變得比較不容易受傷,比較開放能變通,這些都是成長期間未被培養,但對我從事新聞工作有助益的。但是直到多年之後,我才發現,後天的人格建設有其限度,尤其是在神所看重的各方面,我其實都徹底失敗了。自私、沒有喜樂、沒有愛心、缺乏熱忱,除了自制以外,加拉太書五章裡所列聖靈的果子我樣樣都缺。我這才終於明白,這些品格是練不出來的,非得聖靈內住、引導,才會慢慢長出來的。

現在我經常按著加拉太書中所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等果子來禱告。我自問有沒有付出仁愛、經歷喜樂、感受和平、表現忍耐?我也明白在這些品格上若有任何進步,都是聖靈工作的結果,並且同意J. Heinrich Arnold說的,基督徒的操練「不是我們努力不努力的問題,而是給不給上帝空間,讓祂居住其中的問題」。

到如今我終於看清,自己整個人格重建的大計劃其實搞錯了方向。上帝不是要調教出一個全然不同的人格,當祂揀選我時,就是按著我的本相。

梅頓(Thomas Merton)的文學教授杜藍(Mark van Doren,就是電影Quiz Show的主人翁)在分離了十三年之久後,到肯達基州的修道院去看這位以前的學生,梅頓的改變令教授和其他一些朋友大惑不解。是什麼力量使他從一個紐約大都會的派對狂,變成如今喜愛獨處和靜默的修士?教授後來描述到:「當然他看起來老了些,但是我們坐在那兒聊天的時候,我實在看不出來,他和以前有什麼不同。我曾打斷他憶舊的話題,笑道:『湯姆啊,你一路都沒變!』他說:『為什麼要變?你知道,我們的任務是成為更像自己,不是更不像。』這句話讓我尋思良久,我很高興被他如此糾正。」新約代表著聖靈的領域,也就是上帝在地上工作的極致。當我把前後兩約拿來一比較,就更能看出一些道理來。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要滿懷戰兢,在專業祭司的帶領下,通過一套繁複的儀式程序,才能達到神的面前。耶穌和門徒的關係就個人化多了。但即使如此,他們似乎只捕捉到耶穌說話用意的部份,到末了還大大誤會了祂到世上來的使命。然而聖靈,把「神臨在」傳達得這麼出色獨特,幾乎就像是專為我的靈魂量身訂做一般。

據說英國維多尼亞女皇對她兩任著名的首相印象極不相同。她說和葛萊斯敦(William Gladstone)在一起,我覺得自己是和世上最重要的領袖之一同席,至於狄士雷里(Benjan Disraeli)嘛,「他使我覺得我自己是世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這番敘述使我想到舊約的耶和華和內住的聖靈之別,前者使人敬畏,後者予人滋養。

盧雲在晚年時說,祈禱對他已成為一段主要是聆聽祝福的時間。他說:「禱告真正的功課在懂得靜默,聽到說我好話的聲音。」他承認這話聽來有自我陶醉之嫌,不過他的意思是說,要看自己為神所寶愛,是神揀選要居住其中的聖殿。越是傾聽這個聲音,越不會依他人的反應或自己的成就來評斷自我。他祈求那內住的臨在,日日流露在生活中,或吃或喝,或行路關懷,或遊戲工作。他尋求的真自由來自牢牢根植於「超越一切人間毀譽」之處的自知之明。(本文譯自Christianity Today, Oct 25, 1999 感謝作者許可。)

pei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